close


 


在奇摩知識中,很多人常常會問這方面問題,例如:15W或30W音箱我該買哪個???30W音箱在家彈會不會太吵???...,簡單來說,如果是練團,瓦數大一點才能與鼓等大音量樂器批配。例如拿個15瓦音箱拿去練團,雖然音量能大過鼓聲,但音色很薄弱,而且聽眾只能在正前方才聽的清楚。多顆喇叭的音箱,比較容易很厚實的充滿整個演奏環境,那種四顆12吋喇叭的音箱最能勝任。 另外就是真空管音箱效率較高,瓦數不必很高就很大聲又厚實。例如:Marshall 50W真空管比 100W電晶體的大聲,Fender 40W 真空管也比 80W 電晶體大聲(音也較厚實)。


 


再看底下文章之前,先來了解幾個專有名詞:


●前極(Pre-Amp、音響用語可能稱前置處理器)的功能是處理(玩弄)接收到聲音訊號,然後送給後級去給它弄"展大"。前級的輸出訊號是很低的,若直接接到喇叭可能只會聽到很小的聲音。


●後極(Power Amp、或縮寫成Pwr Amp,音響用語可能稱後置處理器或放大器)的功能只有一個:就是將前極傳給它的訊號強度加大然後,傳給喇叭去播送出去。


所以音響上調大小聲(Volume)、高低音(Bass、Treble或Tone)、左右邊(Balance),或是迴音控制鈕( Reverb),都是前級的工作範圍內。高級的家用音響很多是前後級分開兩台機器的。高輸出功率的後級通常含有大磁鐵的零件,這是不同音響輕重差很多的主要原因。


 


 


很多人認為,真空管放大器的聲音比較溫暖,比較厚實,為什麼呢???真空管機聲音厚實、溫暖、好聽的一個重點是...因為它很容易失真!你沒看錯,我也沒打錯,是失真...,因為真空管的工作溫度,屏級偏壓、柵級輸出,都關係放大線路的品質好壞,所以容易失真是它的天性! 如果電晶體不比他好,那發明電晶體幹嘛 ? 成本、體積、重量都是關鍵,另外一件事,真空管產生的失真諧波大多是偶次諧波2/4/6/8.... ,人耳所能接受的偶次諧波在聽覺心理上是一個可接受的甜蜜諧震(哈,資料是這麼寫的,我可沒亂說喔),而電晶體機就硬邦邦的,一板一眼,直到下課掛掉為止!有意思的是,晶體是奇次諧波失真 1/3/5/7...,是人耳受不了的那種! 所以真空管使用久的音色,會比新的還好聽,更溫暖甜蜜...,例如我的Bassman,從我第一眼看見它到後來買下,前後已經最少超過17年,陪我度過無數時光,依然老當益壯,前、後級真空管一個都沒換過,因為我顧的好。一般練團室不管什麼AMP都壞的快,為什麼???大多都是使用不當和不會用...,尤其是真空管AMP,你不好好照顧它,不養成開機先暖機的習慣,不養成關機拔導線前要撥到Standby,確定沒聲音實在拔導線,它就很容易下課,一般電晶體音箱也是要養成拔導線前先關電源,不然久了也是下課給你看,這些概念只要是跟我上課的學生,我通常第一堂課就會告知,因為我以前被老師罵過,在我當時幼小的心靈留下深刻的印象...



 


另外真空管和電晶體都是作為放大器零件的一種,但兩種零件做出來的音質音色是大不相同。


 


電晶體音箱:


其實在電子學的觀點上看: 50瓦就是50瓦!怎麼也不可能會比100大。但是在晶體擴大機以及真空管擴大機的結構上來看,就有差異了。 請看看自己音箱,除了擴大機線路以外,就剩一個喇叭了,一般來說喇叭上會標示一個阻抗。,通常是8或16歐姆,代表著這個喇叭單體的平均阻抗。如果把他拿到儀器上量測,你會發現: 不同的頻率,他的阻抗特性也不同!可能在1K Hz 是8歐姆,10K Hz變成12歐姆,150 Hz卻掉到了 2歐姆!  根據書本上一些有的沒的電子定律,電晶體擴大機的電流供應能力就得相當充裕,當喇叭的阻抗值一路下降時,後級輸出一個固定電壓,它流過的電流就會愈來愈大,你確定你的後級能輸出這麼大的電流嗎?當喇叭阻抗一路下降的結果到後來,就有點像是把喇叭線直接短路的意思,簡單來說,所有的電晶體後級擴大機,其輸出電流的能力均有其設計上的限制,如果超出此範圍,機器就要燒掉了,簡單說無輸出變壓器(OTL),好處:簡單、實用、又省錢! 一般電晶體音箱幾乎都是這種後級無輸出變壓器的設計


 


OTLOutput TransformerLess,無輸出變壓器)設計理念的是自學出身的Julius Futterman,他在1954年以單端推挽方式設計出第一部無輸出變壓器擴大機。


 


 


真空管音箱:


你知不知道放大器繞一個輸出變壓器費工費時又費錢 ? 那真空管又有啥屌處呢 ?純A 類放大(解釋1)嗎? No...,雖然在前級的部分,幾乎99% 都是全A 類放大的設計,乾淨簡單又容易,只要注意輸入、輸出阻抗的匹配,不需用到輸出變壓器,就真的只是管子搭配,但是到了後級,如果要搞全 A 類大電流擴大機的話,100 W的擴大機我想可能要一堆壯漢來搬(為什麼請參考底下說明)。所以不管Fender、Marshall、Mesa Boogie管機放大器,通通是AB類(註解4)或B類(註解2)放大。但他們都有一個特點:多了個輸出變壓器。 為何要這玩意兒? 真空管放大後的信號輸出,大多在高阻抗:300K ~500K都有可能。那要接道喇叭的輸入只有8歐姆,怎麼辦? 變呀!對!就是輸出變壓器。 前面提到喇叭的阻抗隨頻率會有高高低低的變化,不單是八歐姆喔!電晶體擴大機輸出就是死死的:阻抗變,電流就跟著變。變到不夠用,變到不夠乾淨,他就掛給你看,不是失真、就是某頻段直接給他推不出來。 真空管就少了這個問題!有了輸出變壓器,你後頭喇叭怎麼變,我前頭的變動只有那麼一點點。 哪個頻段我都可以給你,我工作範圍內可供應的電流。自然,聲音死給你看的機會就少了。整體頻段完整,你也會覺得比較大聲,這就是真空管機為什麼比較大聲,比較厚實的原因! 決定真空管音色好壞的兩個關鍵,輸出變壓器和真空管搭配。


 


 


上面一些專有名詞例如A類放大器,AB類放大器...,是電子學的範圍,我本身也不是學電子的,A類、B類、C類的功率放大電路(常用在音響系統的後級擴大),以及折衷式設計的AB類,請參考底下說明:


 


●註解 1.A類放大具有最佳的信號傳真性(電壓波形幾乎無失真),但卻相當耗用電能,一般來說電能利用率只有20%∼30%,舉例而言,倘若供應100W電力給A類放大機(擴大機),最後真正輸出到喇叭發聲功率的只有25W,其餘的75W統統是放大系統運作過程中的耗用,而且此一高耗能也會產生高廢熱,需要在放大電晶體上配裝厚高的散熱片來幫助散熱。雖然A類電能利用率差,但信號完整是其可取之處,所以依然用在高檔專業音響中,發燒友為了享受無失真的完美音質,不會太在乎多耗3倍的電能。


 


●註解 2.B類放大,其電能利用率較高,理想上可至75%,但卻有交越失真的問題,上下波形中有一者會遭部分截斷,而無法全波完整放大,如此若用在音響系統就會有明顯的聲音粗糙變質。


 


 


●註解 3.C類放大比B類更糟,上下兩波形都失真,因此更無法用於傳真性的放大應用中,多半只用在無線通訊的RF射頻系統上。


 


 


●註解 4.既然A類波形佳、用電高,而B類卻是用電佳、波形稍差(介於A類與C類間),因此人們有了截補的想法,同時用上2個B類放大電路,將兩者所剩的完整半波予以合併,以此達到與A類相同的全波效果,此即是所謂的AB類放大(運作電路來自2個B類,呈現效果卻近A類),且用電上依然低於A類,若要同樣實現一個輸出放大達25W的系統,A類整體需要100W,AB類約只要66W,如此連散熱片的體積也可以因此精簡。今日絕大多數的消費性音響及視聽設備都是用AB類。 


 


結論:很明顯的,AB類是兼顧用電(也包含散熱、體積)要求及音質要求的妥協性設計。


 


 


 


洋洋灑灑亂七八糟說了一堆,為什麼真空管amp會比電晶體貴???不是沒有道理的喔!!簡單說一分錢,一分貨。


 


瘋狂吉他手 小柏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avid(吉他小柏)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2) 人氣()